武夷山的八角亭龍須茶
茶友網(wǎng)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
武夷山的八角亭龍須茶

年年春自東南來,建溪先暖冰微開。

溪邊奇茗冠天下,武夷仙人從古栽。

八角亭龍須茶

八角亭龍須茶又稱“束茶”,屬烏龍茶類,多種植在土壤肥沃的園地。茶樹長勢旺盛,芽梢長而肥壯,是上好的制茶原料。

品茶

八角亭龍須茶的品質(zhì)特點是:外形壯直,形似“龍須”,色呈墨綠,烏龍茶香型,伴有花香,滋味醇厚,湯色橙黃,清澈明亮,經(jīng)泡耐飲。

八角亭龍須茶經(jīng)過萎凋、鮮葉殺青、揉捻、理條、扎束制作而成,具有降血脂及抗衰老等功效。

八角亭龍須茶以優(yōu)異的內(nèi)質(zhì)、美觀別致的外形、別具一格的風味而享譽全球。歷史上主銷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,是饋贈親友的“不二之選”。

溯茶

龍須茶早在清初即有文字記述。清康熙五十六年間(1717年),崇安縣令陸廷燦在《續(xù)茶經(jīng)》中記載:“武夷茶在山上者為巖茶,水邊者為洲茶。洲茶名色有蓮子心,白毫、紫毫、龍須、鳳尾……等類?!辈⒑喪銎洳芍浦ㄔ疲骸罢醢l(fā)之芽一旗未展者,謂之蓮子心。連枝二寸,剪下烘焙者,謂之鳳尾龍須?!?/p>

據(jù)此記載,清初不但已有龍須茶名稱,而且還有采制方法的介紹。由此推斷,龍須茶最遲在明末清初就有生產(chǎn),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。

在世界遺產(chǎn)地武夷山,有個叫“八角亭”的地方,它與崇陽溪僅一水之隔,有著坦蕩肥沃的河灘地,昔日曾是一片片美麗的茶園。歷史上,八角亭村民就是利用這片廣闊的溪洲種植洲茶。村民們將洲茶精制成了形似龍須的茶,因其產(chǎn)自八角亭,所以民間大都稱其為“八角亭龍須茶”。

游茶鄉(xiāng)

福建省建甌(ōu)市是八角亭龍須茶的主產(chǎn)地。三江六岸,綠水青山,推開了建甌茶歷史輝煌篇章的大門。

福建建甌

福建建甌古稱“建州”,福建的“建”即來源于此。建甌作為福建省重要的烏龍茶種植與生產(chǎn)基地,茶文化歷史悠久。建甌作為皇家貢茶的重要供應基地,啟于唐,盛于宋,歷經(jīng)6朝42位皇帝,持續(xù)御供超過450年。

經(jīng)過多年發(fā)展,建甌憑借著神奇的“東方樹葉”與世界對話,演繹了眾多精彩的茶葉故事。如今,建甌延續(xù)輝煌,成為千年古茶都和中國烏龍茶主要生產(chǎn)基地,茶園面積、茶葉產(chǎn)量和從業(yè)人數(shù)在閩北乃至福建省都位居前列。

小橋鎮(zhèn)是建甌市茶葉種植、銷售重鎮(zhèn),也是北苑貢茶三十二焙御焙遺址之一“西焙”的所在地。這座茗香小鎮(zhèn)充分挖掘了甘源生態(tài)茶園歷史文化內(nèi)涵和自然景觀元素,打造出“景觀臺”“云茶亭”“風雨長廊”“浣洗池”等景點,讓游客在觀光的同時更加深入了解建甌茶文化。淡淡的茶香、滿眼的綠意、開闊的視野,也讓身處鬧市的人們能夠停一停腳步,享受溫馨靜謐的時光。

在這里,茶山綿延不絕,青翠盎然的綠色與蒼茫的云霧在建甌這塊福地,凈化著心靈。

特別說明:圖文部分源自網(wǎng)絡,如有侵權(quán),請及時聯(lián)系刪除!

延伸閱讀:

武夷山的八角亭龍須茶

角亭龍須茶,屬烏龍茶類。產(chǎn)于福建省武夷山市,系用長短不同之茶條以紅色絲線捆扎成單束或雙束形態(tài)的茶葉,其外形壯直,形似“龍須”,色澤墨綠,滋味醇厚,湯色橙黃,耐沖泡。

清朝康熙五十六年(公元1717年),崇安縣令(今武夷山市)陸廷燦對武夷茶產(chǎn)地及品種在《續(xù)茶經(jīng)》中載述:“武夷茶在山上者為巖茶,水邊者為洲茶……洲茶名色有蓮子心、白毫、紫毫、龍須、鳳尾……等類。摘初發(fā)之芽一旗未展者,謂之蓮子心。連枝二寸。剪下烘焙者,謂之鳳尾龍須。”每年谷雨后至立夏前,采摘新梢長達10至13厘米的一芽三、四葉為原料。由此可見,龍須茶迄今已有近300年歷史。

八角亭龍須茶在制作時,采用了五彩線捆扎成束狀,故又名“束茶”。龍須茶工藝獨特,成品既是名茶,又是美觀別致的工藝品。龍須茶因形似“龍須”而得名。

歷史發(fā)展

歷史由來

龍須茶早在清初即有文字記述。

清康熙五十六年間(一七一七年),崇安縣令陸廷燦在《續(xù)茶經(jīng)》中記載:“武夷茶在山上者為巖茶,水邊者為洲茶。洲茶名色有蓮子心,白毫、紫毫、龍須、鳳尾……等類”。并簡述其采制之法云:“摘初發(fā)之芽一旗未展者,謂之蓮子心。連枝二寸,剪下烘焙者,謂之鳳尾龍須。”

據(jù)此記載,清初不但已有龍須茶名稱,而且還有采制方法的介紹,由此推斷,龍須茶至遲在明末清初就有生產(chǎn),今已有三百年左右的歷史。

廟會發(fā)展

龍須茶也是八角亭顯善廟的廟茶,舊時常用于廟會祭祀活動。因此,每到茶期廟里制作龍須茶時,需一些強壯勞動力來幫工。萎凋、殺青等重體力勞作就由僧人承擔了。僧人們能把握好萎凋和殺青工序,深知此工序是形成龍須茶品質(zhì)的前提。僧尼將采回的芽梢薄薄地攤晾在竹席上,當葉片呈半柔軟葉片呈下垂狀態(tài)、葉面光澤消失時,清香透露,即為適度。用手工殺青后的茶葉要乘熱揉捻,揉至葉卷成條,茶汁外溢即為適度。因龍須茶講究造型,工序獨特,理條扎束是一道心細手巧的工藝,這道工藝大都是由顯善廟里念經(jīng)用齋的尼姑來完成的。她們精心地理條、扎束,完成了龍須茶造形的關鍵過程。扎束技術的好壞和速度的快慢,左右著龍須茶的品質(zhì)風格。

僧尼們先將經(jīng)攤涼、茶汁尚未干的揉捻葉,一一理直,整齊平放在竹匾上,分上下兩層,長的茶條放下層,短的放在上層,一些短碎的茶梗和葉片,也被巧妙地夾在上下層之間,然后兩端用紅色或綠色的彩絲線繞扎,用剪刀將基部修剪整齊,再將兩把合并。制作出來的茶葉,有微散開的,恰似鳳尾。于是一束茶中,都具有“龍須鳳尾”的形狀。


扎好之后的龍須茶,要馬上進行烘焙工序。烘焙溫度掌握得不妥,就會直接影響龍須茶的外形色澤、內(nèi)質(zhì)和干濕均勻程度。龍須茶是以低溫烘焙為主,烘焙中還要多次攤涼回潮,然后補火包裝。

清朝后期,八角亭龍須茶由于產(chǎn)量驟增,它已不僅僅是廟茶了。龍須茶成了與武夷巖茶媲美的工藝茶,汕頭、潮州、福州等地的茶商來武夷山采購龍須茶,看重的是龍須茶的工藝美,因而龍須茶也成了民間的禮品茶。龍須茶在各地茶市上大量流通,促進了八角亭龍須茶的規(guī)模經(jīng)營。如今,武夷山八角亭的茶農(nóng)們,仍沿襲著龍須茶的加工舊制,具有傳奇特色的八角亭龍須茶,又迎來了生機,它將與武夷巖茶一樣香飄海外。

名稱由來

在世界遺產(chǎn)地武夷山,有個叫八角亭的地方,它與崇陽溪僅一水之隔,有著坦蕩肥沃的河灘地,昔日曾是一片片美麗的茶園。歷史上,八角亭村民就是利用這片廣闊的溪洲,種植所謂的洲茶的。村民們將洲茶精制成了形似龍須的茶,因其產(chǎn)自八角亭,所以民間大都稱其為八角亭龍須茶。八角亭龍須茶在制作時,采用了五彩線捆扎成束狀,故又名“束茶”。龍須茶因形似“龍須”而得名。

自然地理

產(chǎn)地

龍須茶產(chǎn)于福建省崇安和建甌兩縣,以武夷山麓八角亭所產(chǎn)品質(zhì)最佳這里茶樹多種植在土壤肥沃的園地上。

生長環(huán)境

八角亭龍須茶多種植在土壤肥沃的園地上,茶樹長勢旺盛,芽梢長而肥壯.是上好的制茶原料。

品質(zhì)特征

龍須茶以優(yōu)異的內(nèi)質(zhì)、美觀別致的外形、別具一格的風味馳名中外。歷史上主銷美國以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,是當?shù)貎S胞饋贈海外親友的禮品。龍須茶的品質(zhì)特點是,外形壯直,形似“龍須”,色呈墨綠,烏龍茶香型,伴有花香,滋味醇厚,湯色橙黃,清澈明亮,經(jīng)泡耐飲。

加工工序

龍須茶具有工藝晶的性質(zhì),它對外形的要求極高,茶束的外觀形狀,必須象滿蘸墨汁而直立的短毛筆,色呈墨綠,長約二寸八分,最大處周圓約二寸半,不宜過大或過小,四十至五十個干茶束約重一斤。茶束分單束和雙束兩種,均扎以鮮艷的紅、綠絲線。由于經(jīng)過萎凋、長時間低溫烘干和多次攤涼回潮,芽葉中多酚類化合物經(jīng)過一定程度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,其內(nèi)在品質(zhì)特點介于烘青綠茶和烏龍茶之間。沖泡后,湯水清澈明凈,呈橙黃色,帶烏龍茶香型,優(yōu)異者亦帶花香,滋味醇厚,極耐沖泡。

由于它的加工工藝獨特,因此對鮮葉原料有特殊的要求。為能取得肥壯的芽梢,茶樹多種植于土壤肥沃的園地,促使萌發(fā)較長而肥壯的新梢,以供制造龍須茶。茶樹品種以武夷菜茶有性群體為主。一般開采期在谷雨后至立夏前,待新梢伸育至一芽三、四葉,長度達三、四寸左右時帶梗采下,過長則于樹上留葉。采下的鮮芽葉必須順序輕放,不能重壓,以免茶梗折斷或葉片破碎,并及時送回加工處理。

龍須茶采制工藝獨特,技藝高超,成品既是名茶,又是美觀別致的工藝品。清《續(xù)茶經(jīng)》中對其采制方法也作了簡明的敘述:“摘初發(fā)之芽一旗未展者,謂之蓮子心。連枝二寸。剪下烘焙者,謂之鳳尾龍須?!泵磕旯扔旰笾亮⑾那埃烧律议L達10--13厘米的一芽三、四葉為原料。采摘對應順序輕放,及時送廠加工處理。加工工藝主要有萎凋、殺青、揉捻、理條扎束、干燥、裝箱六道工序。

1.萎凋

將采回的芽葉薄攤在竹席上,置于室內(nèi)進行萎凋,也有先行日光萎凋后再行室內(nèi)萎凋的。由于薄攤,一般不經(jīng)翻動,萎凋至葉片呈半柔軟狀態(tài),葉面失去固有光澤,用手持茶伎基合,前端二葉呈干·垂狀態(tài)為適變。

2.殺青和揉捻

殺青鍋溫掌握在200℃左右,每鍋投葉量為一市斤半至兩市斤,用揚吊結(jié)合翻炒法炒之。炒至茶梗和葉片變軟,梗折不脆斷為適度。殺青必須熟透,以抑制多酚類化合物的酶性氧化,避免發(fā)生勻:梗、紅葉,并達到去除青味、發(fā)展香氣:的目的。殺青葉必須趁熱揉至茶汁外溢、葉卷成條為適度,隨即將揉團充分抖散,并攤涼在竹籃上。

3.整理和扎束

主要目的是使成茶外形美觀,以形成龍須茶獨有的特征。這是制作龍須茶獨特而又非常重要的步驟。扎束技術的好壞與速度的快慢,都會直接影響到成茶的外形和內(nèi)質(zhì)。具體做法是:將已抖散攤涼于竹籃上的茶條,趁茶汁未氣:時迅速地一根根理直,整齊地平放于竹籃上,寬約三寸,分二層,較長的茶條放在底層,較短的放在上層,并把揉捻斷碎的茶梗和葉片迅速集中起來,搓成長約寸許、大如拇指的橢圓形小團,再將已整理好的茶條色覆在外面,務使小團的茶梗、碎葉包在里面不致外露。而后兩端用紅的或綠的絲線捆扎緊n扎好后,將基部(茶梗部位)用剪刀修剪整齊,再將兩把合并(單束的不合并),中間用另一色絲線扎緊(即兩端若用紅色絲線則中間用綠色絲線,兩端若用綠色絲線則中間用紅色絲線)。捆扎很有技巧,松緊必須恰到好處。同時動作要迅速,否則,茶條外面茶汁干后即不易互相粘著,容易松散。

4.烘焙與攤涼回潮

此項工作系龍須茶焙制中最復雜最費時的工序。由于:龍須茶經(jīng)捆扎成束,不易烘干,若烘焙火溫太高,則表面焦枯,反而妨礙內(nèi)部水分蒸發(fā),并引起彩色絲線變色,烘焙火溫太低,則不易于。因此,必須分階段進行烘焙。全過程分六個階段進行,除第一階段初烘(俗稱幼烘)是由茶農(nóng)進行外,后面五個階段均由茶商或收購部門集中處理。

初烘:用竹制焙籠,將茶束按順序分層間隔放置,每籠約四至五市斤,在炭火上進行烘焙。焙火溫度一般掌握在100℃左右,不可太高。經(jīng)三至四個小時(中間用另一空焙籠進行翻動),烘至六成千即可。此時茶束表面已基本干燥,待稍回軟后(以免搬運時斷碎),即可送收購點投售。

再干:將收購到畦1六成千的茶束,迅速置于焙籠中以文火烘干,以免茶束內(nèi)部變質(zhì)。再干時,每焙籠放置茶束七至八市斤,以60—70℃左右的火溫慢慢烘焙;每隔兩小時左右,須用另一空焙籠將茶束翻動一次。一般再干時間需要四十八小時(二晝夜),翻動二十余次。翻動時,動作要輕巧,以免茶束斷碎。

攤涼回潮;將再·千的茶束,放置于竹席上攤涼二十四小時(一晝夜):主右,使茶束內(nèi)部殘留的水分,盡可能地擴散到表面上來。若遇雨天,可適當縮短攤涼回潮時間。

補火,將1王攤涼回潮的茶束,重新置于焙籠中烘烤。每籠七至八市斤,于60—70℃火溫下,文火慢烘七至八小時,每隔兩小時左;占翻焙一次。

再攤涼回潮:將巳補火的茶束,再取出放置于竹席上冷卻回潮,視氣候情況攤涼十--~-.十四小時,讓茶束內(nèi)部的殘余水分,再次擴散至表面,以利復火。

復火:這是在茶束裝箱前的最后一次烘焙,將再攤涼回潮的茶束重新放入焙籠。和補火一樣,每籠裝七至八市斤,于60—70℃火溫下文火慢烘至足干。

5.裝箱

復火后的茶束,稍涼后即可裝箱。裝箱必須按順序排列整齊,每箱重三十八市斤,約裝一千五、六百個茶束,裝好即可外運。

選購技巧

首先,從外形上看,八角亭龍須茶形似“龍須”。粗壯筆直,色澤呈墨綠色。而質(zhì)量較次的八角亭龍須茶大多條索松散,顏色綠而不純。

其次,從香氣上看。上好的八角亭龍須茶不僅具有青茶的芳香。而且會伴有清新的花香。如果茶品中所含的香氣過分地濃郁,則多半是含有人丁香料所致。

最后,從內(nèi)質(zhì)上看,八角亭龍須茶沖泡后,湯色橙黃,清澈明亮。飲入口中,滋味濃厚醇香,鮮爽回甘。葉底均勻完整。而且,該茶的茶葉經(jīng)泡耐飲。如果葉底零散,并且湯色伴有混濁狀。則說明是劣質(zhì)的八角亭龍須茶。

存儲方法

冰箱保存

茶葉置于干燥、無異味、能密封的盛器瓶中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即可。如茶葉數(shù)量少而且很干燥,也可用二層防潮性能好的薄膜袋包裝密封好,放在冰箱中。

罐子存放

茶葉裝入有雙層蓋的馬口鐵茶葉罐里,最好裝滿而不留空隙,這樣罐里空氣較少。雙層蓋都要蓋緊,用膠布粘好蓋子縫隙,并把茶罐裝入兩層尼龍袋內(nèi),封好袋口。

保溫瓶法

茶葉裝入干燥的保溫瓶中,蓋緊蓋子,用白蠟密封瓶口。

注意事項:茶葉在保存中的含水量不能超過5%(綠茶)—7%(紅茶),可先將茶葉炒干或烘干,然后再收藏;而炒茶、烘茶的工具要十分潔凈,不能有一點油垢或異味;并且要用文火慢烘,要注意避免茶葉焦糊和破碎或被其它異味污染。

茶葉保存最基本的求:一要干燥,二要低溫(一般0-5℃較合適)。

茶葉文化

八角亭龍須茶的由來,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。人間仙境的武夷山,不僅有清幽的九曲溪、崇陽溪,還有許多神奇的嘉木,于是引來了龍翔與鳳棲。

一次,臥于九龍窠看守大紅袍的龍,被一只突然飛來的鳳凰叫醒了,飛累了的鳳凰棲身在九龍窠的一棵大紅袍茶樹上。鳳凰說:“我從武夷山東面八角亭飛來,那里有高大的梧桐樹,是我夢寐以求的棲身之處。我聽仙人說,九龍窠有幾株神奇的茶,凡夫俗子是不能享用的?!饼埜绺嬖V鳳凰:“這茶樹是我們的命根,我們九兄弟一直廝守著,它是皇帝享用的神茶?!兵P凰心想,我八角亭梧桐樹下長的那溪洲也好種茶咧,于是執(zhí)意要龍哥贈送九龍窠里的茶苗給她。龍哥在贈送茶苗的同時,還從嘴角拔下幾縷龍須,說:“鳳凰妹子,你種下茶苗時把龍須一同種下。然后再找海清大帝顯靈,你的茶苗就種得活!”


種茶那陣天大旱,但由于海清大帝顯靈招雨,九龍窠的茶苗在沙壤土上種活了。春茶開園采摘時,鳳凰變成了八角亭茶園里美麗的采茶村姑。春茶開采之夜,鳳凰想起了龍哥曾賜予她的龍須,于是給茶取名叫“龍須茶”。

后來,地方官把八角亭龍須茶當做御茶奉獻給朝廷皇帝品嘗,皇帝一聽說茶名含有“龍須”二字,龍顏大悅,遂御賜八角亭廟為“顯善廟”。數(shù)百年來,八角亭龍須茶的名字就這樣叫開了。

來源:九曲紅梅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